潍坊创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|杨家埠年画与“年画大王”杨洛书
发布时间:2022-05-03 07:32:31 作者: 点击:9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潍坊市成功入选2023年“东亚文化之都”候选城市,是山东省唯一入选城市。“东亚文化之都”是重要的国际性文化交流合作平台,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,带动城市文化繁荣,促进城市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寒亭文化资源丰富,历史悠久,寒亭区将以创建“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,进一步提升地方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和传播力,提升寒亭文化的影响力。
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有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,一是杨家埠风筝,另一个就是杨家埠年画。据杨氏祖谱记载,杨氏先人于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由四川梓潼迁来潍坊,带来佛经文图雕版手艺。受明初政治及鲁地儒家思想的影响,杨氏雕版从内容到技术发生重大演变,诞生了杨家埠木刻雕版年画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明隆庆年间(公元1567-1572年),杨家埠出现了同顺堂、恒顺堂、万增城、天和永等画店,年画业初具规模。至清朝中叶,杨家埠年画发展到鼎盛,画种上千,高手辈出,印画旺季全村家家老少上阵,通宵达旦,来往客商日达千人,年画产量年达七千余万张。那时杨家埠村内画店百家,外地画店近到周边、远到哈尔滨,也有一百数十家。杨家埠年画由此技响四方,誉满大半个中国。
近代清末以来,战乱连年,杨家埠年画开始衰败,几陷绝境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,国家、政府两次组织抢救,杨家埠年画才得以延续。近一二十年来,寒亭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国宝级文化遗产,挖掘历史,培训新人,建起杨家埠旅游开发区、民俗大观园,推动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再度繁荣。
被誉为“中国年画大王”的杨洛书老人是现代杨家埠年画的代表性人物。老人今年95岁,从艺80载,同顺德画店第19代传人。他7岁从父学画、摸刻刀,14岁时开始制作年画,18岁就小有名气,尤以刻版最精。80年来,老人不遗余力地进行杨家埠年画的传承、保护和创新,收藏了各年代画版3200余块。1993年,老人无偿将50余块明清画版捐献给国家博物馆,经考证,其中一块是明朝弘治年间方贡笺木版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质画版,极具历史价值。老人首创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系列人物年画,将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尽收笔下,共刻有人物画版446套,每套画版包括1块线版和5块套色版,合计2600余块,历时10年,蔚然大观,成木版年画之最。他刻制的一套《历代帝王全图》画版,用宣纸印成年画近一尺厚,全国仅有,成为绝世珍品。老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“民间工艺美术大师”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是全国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民间文化杰出代表,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文化和旅游部授予的全国非遗保护先进工作者,是国家邮政部门全国发行的个性化邮票、纪念封的纪念人物。但老人说,所有荣誉都是过眼烟云,自己晚年最大的心愿,就是把杨家埠木版年画古法技艺传承下去,他要给先人一个交代。
作为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工作之一,“东亚文化之都”是落实“促进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倡议”的重要举措,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联合宣言的重要成果。通过“东亚文化之都”评选活动向世界展现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崭新面貌,对推动国内城市文化建设、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。潍坊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与日韩隔海相望、毗邻而居,地缘相近、文化相通。创建“东亚文化之都”,潍坊正在努力!(范素娟)


《民法典》充分体现“绿色”成分,堪称一部“绿色”民法典


部分新冠患者首发症状是嗅觉、味觉减退或丧失,怎么“保供”|市民防疫新科普


《环境司法发展报告(2019)》(绿皮书)总报告


两周年丨长江大保护长三角区域建设纪实


多重人格之间是如何切换人格的,主人格主动想切换可以切换吗,怎么切换,切换时是什么感觉?


12万亿可敢想?! 4大变化下,环保产业蝶变升华


《求是》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《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》


大教授深入浅出讲科普,岛城小学生直呼有趣有意思


达安科普:世卫呼吁继续监测新冠病毒,新冠核酸快速检测不能停


【科普】拍个片,你要喊我脱衣服?
